慧眼匠心 无私奉献——管窥潭柘紫石砚公司通才雕刻师崔玉龙
“小崔,帮我找块石料,带俏色的。”
“崔老弟,帮我把砚坯车一下。”
“崔哥,帮我参谋一下设计方案。”
一大早,大家心中的“通才”便开始忙碌了。他叫崔玉龙,来自河北。自古燕赵多慷慨,他的骨子里透着醇朴、敦厚,古道热肠。说他是“通才”,真的是名副其实。他来公司之前,在老家从事砚雕近十年,堪称年轻的老手了。他在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开料,这个活看似简单,好像谁都能做。其实不然,它是耐心、技术和力气的综合体现,也是制砚的第一道工序,至关重要。首先要把石料搬到开料车间,大块的需要推车,没有点力气是做不了的。锯的时候需要加水,经常见他的脸上、头发上溅满泥浆,更甭说衣裤了。三伏天还好,三九天没有供暖,这种滋味好像只有他自己最清楚,又脏又累,可是他任劳任怨,总是面带春风。如何让一块石料多出几方砚坯,充分利用石材,还要分清横竖茬,有无断裂。看似简单一锯,其中大有学问啊!在下锯之前,他要仔细而耐心地观察石材的纹理和形状,用锤轻击听声,加水测试,用尺测量,划好切割线,颇像一名裁缝,然后才能开锯。锯的过程中还要谨防意外,不急不躁,不能冒进,把电锯控稳,轻按慢推,一方方砚坯就这样成型了。

忙里偷闲的小崔沉醉于创作之中,他的雕刻技艺非常精湛,刀法精准劲健,数寸之间,纵横驰骋,犹如庖丁之解牛。很多精细的排线雕(如水浪纹),他无需起稿,直接奏刀。听着其石屑有序的剥落声,恰似跳动的美妙的音符,真是享受呀!他刻的精品,观者根本不相信是手工刻成的,因为实在是像电脑微雕的。他曾刻香薰一只,熏盖为镂空花雕,熏膛完全手工一点点掏成,周身线刻汉代车马纹饰,造型生动,栩栩如生。做成后陈列于“国砚艺术馆”,每每有观众驻足品赏,赞不绝口。

就是这样的崔玉龙!他是大国工匠精神的缩影,耕耘着砚石,涤荡着人心,温暖着车间,滋润着这方传统文化净土!
崔玉龙,你是我们的骄傲!
责任编辑:立根集团